“我是個山里娃,十五歲考進城里見世面,短短兩年又回到農(nóng)村成了教書娃。一個從學校走出,又走進學校的男娃子,有一腔熱血積極工作,更是真心以校為家。”
徐濤給學生輔導作業(yè)
徐濤給學生講烈士故事,進行愛國主義宣傳
9月4日,在安康市漢濱區(qū)大竹園鎮(zhèn)九年制學校,今年58歲的徐濤娓娓道來。徐濤還記得,剛參加工作到漢濱區(qū)流水區(qū)新壩鄉(xiāng)新壩中學時,學校條件很差,學校住的老師和伙房用水需要到溝里去挑。徐濤說:“我便自告奮勇地挑水,這成了每天的第一件事。”
新壩學校沒有鍋爐房,身為班主任的徐濤就包了班里學生的熱水,冬天給他們打熱水洗臉泡腳。學校也沒有供暖設(shè)備,他就自己燒水,只要學生們有東西裝,哪怕是個撿來的瓶子,早上每節(jié)課也都能從他這里領(lǐng)到熱水暖手。夏天,他借用其他老師閑置的煤爐子燒水給學生們晾涼開水,避免學生們喝生水。
說是教書其實更像是娃娃頭,徐濤帶著年齡和他差不了幾歲的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七年之后,徐濤調(diào)到了一山之隔的大竹園鎮(zhèn)九年制學校。
徐濤教學生書法
徐濤詢問學生情況
在大竹園鎮(zhèn)九年制學校,徐濤送學生渡河兩次差點被水沖走,家訪時如回自己家,拿鋤割麥,整院剁草。上世紀九十年代條件好點了,可農(nóng)村上不起學的也多,徐濤力所能及的幫助學生。陳德平家境貧困,父母都無勞力,孩子就不想上學了。為了不讓孩子輟學,徐濤常到他家中幫忙干農(nóng)活、理家務(wù),贈送學習用具,提供書本助他完成了學業(yè)。何忠梅是單親家庭,在其學習迷茫之時常給予開導、鼓勵,最終她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還有2007級學生林宏在畢業(yè)的當年,家里遭遇“7·18”泥石流,失去了雙親也失去了家,在政府幫忙進行安置的同時,徐濤將自己的衣物分給了他,盡力給予幫助,至今還保持著聯(lián)系。當初剛參加工作時的,班里學生郭國遼因為愛惹事被同學們孤立,他想盡辦法教育引導,郭國遼重新融入了班集體,現(xiàn)在一提起徐老師心里滿是感激。
說起自己的工作,9年前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的徐濤自豪而又淡然地說:“四十年來,我一直在偏遠的山區(qū)學校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做著許多這類不起眼的瑣事,只望農(nóng)村孩子們能走出大山,擁抱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