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2013年11月成立。九年來,市延安精神研討會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致力于延安精神的學習、研究、宣傳和弘揚,各項工作卓有成效。各位會員積極履職盡責、踔厲奮發(fā),始終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和認真負責的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延安精神在安康更加深入人心,研究會在安康的社會影響力明顯增強。
一、以研究為主線,深耕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理論研究有成果
九年來,市研究會緊緊依靠市委黨校理論科研骨干隊伍,發(fā)揮專業(yè)會員力量,開展理論研究和社會調研,完成各類理論調研文章150余篇。《繼承弘揚延安精神 突出黨的政治建設》、《蒼天厚土養(yǎng)正氣,延安精神一脈承》等部分高質量篇目或被省級媒體選用或參加高層論壇。市委黨校哲學文史教研室、科研處積極參與理論研究組織工作,有條件的教師會員,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參與各類調研活動;咀龅窖芯空n題年年有,調研活動時時新。
二、以宣傳為己任,參與和組織高質量主題宣教活動,宣教取得新成績
九年來,研究會圍繞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先后組織學習研討座談會十余次。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研究會參加了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中共延安市委共同舉辦的“銘記百年黨史 弘揚延安精神”研討會。會后我們在安康市本級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擴大了延安精神研究會的社會影響力,引起熱烈反響。同時還參與了全省組織的紅色宣講員選拔比賽活動,各縣區(qū)積極響應,一批紅色宣講員脫穎而出,并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2017年以來,市延安精神研究會開始著力推動延安精神“五進活動”,讓延安精神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農村。2021年11月,為進一步推進黨史教育,加大延安精神進校園的工作力度,在省社科聯(lián)的指導和延安大學的支持下,市研究會與安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經過半年多的準備,成功舉辦了“延安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育人專題研討會”。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以延安精神引領高校政治建設、思想建設,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研討會發(fā)表并結集論文23篇。這些論文總結了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探討了延安精神思政育人的路徑,為地方高校思政育人匯聚了經驗。這項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創(chuàng)新意義,受到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和省社科聯(lián)的表揚和獎勵。
今年上半年市研究會還牽頭在全市中小學組織開展延安精神在校園——青少年兒童書法繪畫展賽活動,作為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體局、市文化文物局給予了大力支持,市藏一角博物館、市群眾藝術館、市中小學書畫藝術教育協(xié)會、退役軍人書畫院等單位齊心協(xié)力或承辦或指導或協(xié)作,全市120余所中小學參加展賽,收到參賽作品1600余幅,100幅優(yōu)秀作品獲得獎勵,24所學校獲得活動組織獎。獲獎作品裝裱后在藏一角博物館持續(xù)展出,并將擇時組織館外巡展。這是我市延安精神進校園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三、密切關注踐行延安精神的社會實踐,總結經驗有收獲
九年來, 研究會時刻關注安康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關注各縣區(qū)各行業(yè)學習延安精神,踐行延安精神的實踐活動。先后組織會員深入白河、紫陽、寧陜、旬陽、鎮(zhèn)坪和漢濱學習、考察、調研。對白河縣在幾十年來艱苦奮斗改造山河,近十年來克難奮進推進改革、建設城市、振興農村取得巨大成就的過程中所鍛造的“三苦精神”進行再總結再提煉,完成了系列報道《延安精神照耀白河》——《決戰(zhàn)荒山 只為豐衣足食》《務實創(chuàng)新 贏得水起風生》《精準竭力 一舉告別貧困》在《安康日報》、安康新聞網予以連續(xù)刊登。
去年盛夏,研究會一行五人走訪了寧陜各鎮(zhèn),重點對寧陜縣委黨校以延安精神教育教學為重點,建設田園黨校,有針對性地對基層黨員干部進行黨史教育,艱苦奮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工作開展調查研究,并對各鎮(zhèn)村干部群眾在推進農村產業(yè)發(fā)展,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的實踐進行了考察。完成了系列報道《延安精神育先鋒,淬煉初心在田園》《根植田野中的的黨性教育實踐》,《耕耘田園的愛民情懷》分別在《源流》、《陜西日報》、《安康日報》刊登。旬陽市紅軍鎮(zhèn)是省市紅色教育基地,也是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確定的教育實踐基地。自2017年以來研究會高度重視紅軍鎮(zhèn)的建設和發(fā)展,多次組織專業(yè)會員在此開展工作,幫助制定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總結干部隊伍建設經驗。完成了長篇報道《不老的紅色土地》,詩歌《走進紅軍鎮(zhèn)》、《九龍山的記憶》等五首在《安康日報》和網絡媒體刊發(fā)轉載,極大地激發(fā)了紅軍鎮(zhèn)黨員干部和社區(qū)村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去年十月省延安精神研究會王東、馮志軍和史俊琴三位副會長親臨該鎮(zhèn)視察,給予寶貴指導和高度評價。
四、結合實際守正創(chuàng)新,學習弘揚延安精神陣地建設有突破
九年來,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始終重視陣地建設。一是緊緊依托市委黨校主陣地形成延安精神學習教育和研究的核心力量。歷年來市委黨校堅持把延安精神的教育作為黨校教育的重要任務,教育有目標,教學有計劃,課時有安排,考核有要求,科研有成果。作為研究會的掛靠單位,黨校不遺余力地支持研究會的工作,調配得力干部、教員參與研究會的組織領導和服務,盡力提供優(yōu)越充裕的辦公條件。寧陜縣委黨校積極探索黨校教育的路徑和形式,讓教師和學員在田間地頭,在工廠車間,在與工人和農民的結合中學習延安精神,弘揚延安精神,感悟黨的歷史,校準方向,淬煉初心。由于市縣兩級黨校充分發(fā)揮了主陣地和主力軍作用,我市延安精神的弘揚始終保持蓬勃生機。
二是持之以恒地堅守和創(chuàng)建宣傳陣地,讓延安精神春風化雨深入人心。多年來,安康日報社、安康電視臺、安康廣播電臺、安康新聞網等主流媒體始終以宣傳延安精神為己任,舍得出人出力,舍得給版面給時段,成為延安精神研究會最鞏固的宣傳陣地和最強有力的會員單位。今年5月,研究會又正式授牌藏一角博物館為“安康市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三是主動配合相關行業(yè)部門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在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滲透和貫穿延安精神。近幾年我們主動協(xié)助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擁軍優(yōu)屬、追念先烈宣傳教育活動;指導旬陽市紅軍鎮(zhèn)紅軍紀念館的建設和開發(fā),力促紅軍紀念館成為省、市延安精神的教育基地;極其關注白河“三苦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設和發(fā)展,并在宣傳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四是努力克服人員少設備差等等困難率先創(chuàng)辦了自媒體《漢江紅云》,搭建了有利于延安精神宣傳教育和研究會工作聯(lián)系的網絡平臺。自去年創(chuàng)辦以來共刊發(fā)會員理論文章和研究會工作通訊20余篇,以及會員原創(chuàng)詩歌 10余首,攝影繪畫作品百余幅!稘h江紅云》上聯(lián)省研究會《延安紅云》平臺,下聯(lián)安康會員,對外鏈接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國內網絡媒體,擴大和強化了延安精神的宣傳影響。
五、加強會員隊伍自身建設,努力打造規(guī)范化學習型研究會
九年來,研究會圍繞中心工作不斷強化政治學習,不斷加強會員思想建設,以提高研究會成員的政治站位。根據研究會退休同志多的特點,我們堅持把集中統(tǒng)一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把個人學習和網絡交流相結合。在研究會兼職的領導帶頭做表率,主動學習、深入學習,會員堅持崗位學習,學用結合。研究會是以研究黨的建設為己任的自愿結成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在會的工作會員主要是幾位退休老同志和市委黨校的幾位兼職教師。多年來同志們同心協(xié)力,積極工作,不辭勞苦,不計報酬,堅守崗位,甘于奉獻,為協(xié)會的建設和延安精神宣傳弘揚盡職盡責,難能可貴。
九年歷程可堪回首,嶄新時代當需奮進。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在工作實踐中深刻認識到,我們正面臨著復雜多變的世界,也迎來了開創(chuàng)新局的關鍵時期。延安精神仍是我們克難制勝的法寶,行穩(wěn)致遠的定海神針。我們學習、研究延安精神還須再深入,精耕細作,探幽發(fā)微,提高站位,入腦入心;我們的宣傳還須再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融入實踐,創(chuàng)建新載體,運用新形式,展現延安精神豐富多彩的內涵;我們的會員隊伍還須再擴大,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常抓不懈,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