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颯
回來的第三天,冉仁玉喝了點小酒,許久沒有這樣放松與暢快,不知不覺,竟有些醉意。
這一天,冉仁玉和丈夫、女兒一起回到自己的娘家平利縣,一大家人在一起曬太陽、聊天,去茶園采茶,這是久違的生活,真實又美好。
“母親不善于表達,見到我的時候就一把拉我過來,對著我的臉看了又看。”冉仁玉說,“她說看見電視里面醫(yī)護人員的臉都因為長時間戴口罩壓壞了,要看看我的臉有沒有事。”冉仁玉被這樣的“見面禮”感動得眼淚直打轉,但她忍住了,因為這是高興的場合,是全家人都開心的日子。
四月的天,午后暖意融融,冉仁玉幫母親洗了頭發(fā),然后搬來凳子,坐在小院里一邊幫她梳頭一邊拉著家常,就像小時候母親幫她梳頭發(fā)一樣。晚飯時間,嬸娘、嫂子還有妹妹們都來了,“她們平時都不喝酒的,當時都端起酒杯,因為高興。”冉仁玉說,這一頓飯,可能是這幾十年中氣氛最好的一次。
第三天,一切又回到了出發(fā)前的樣子。這是冉仁玉最想要的感覺,也是丈夫張勇和女兒最期待的。
“其實女兒第一眼見到我的時候,還有點懵,隔了好一會兒才跑來抱我。我踏入家門的第一步時,心里也突然有點不適應。兩個月的緊張生活,兩個月的分離,心理上的調(diào)整還是需要一點點時間的!”冉仁玉表示,從武漢到安康,從醫(yī)院到家中,一切好像是新的,一切其實是回到了最初的樣子,狀態(tài)的調(diào)整隨著家人的親近逐漸回歸正常,第一天夜里,6歲的女兒摟著她的脖子聽她講故事時,才讓她徹底感到了踏實。
給女兒講故事、買書是冉仁玉一直記掛在心上的事情,也是女兒每天都掛在嘴邊的。事實上,在去武漢之前,冉仁玉每天的工作也很忙,陪伴在女兒身邊的時間大都是晚上忙完工作以后,晚上的睡前故事便成為了母女兩人最親密的語言。而這一次,女兒還有一個心愿,就是讓媽媽給她再做一次紙杯蛋糕,“之前忙里偷閑給她做過一次,她就一直記在心里,等這幾天把食材買夠了,我就跟她一起動手做。”提起女兒,冉仁玉也是滿滿的感動,“以前陪伴她的時間太少了,這次兩個月不見,突然覺得她長高了、長大了,以前自己不會做的事情,現(xiàn)在竟然都可以自己動手做,這也是讓我能夠安心在外工作的動力。”張勇還告訴記者,本來他要給女兒買書,但女兒不愿意,一定要等著媽媽回來買才行,“現(xiàn)在冉仁玉平安回來了,我們一家人就希望一切回到原來的樣子,繼續(xù)平靜地生活,認真地工作。”張勇說。
“這兩個月發(fā)生的事情,讓我的內(nèi)心很震撼、很感動,同時也讓我更加懂得了要珍惜生活,珍惜身邊的人。”冉仁玉說,“從前家里的一些小問題現(xiàn)在看來都不是問題,甚至覺得有些可愛,比如丈夫睡覺時的呼嚕聲,孩子生氣時的哭鬧聲,都變得悅耳起來了!”
這段時間,冉仁玉也感受到了很多外界給予醫(yī)護人員的溫暖,也被很多的光環(huán)圍繞著,但她跟丈夫始終都認為,她不過是做了分內(nèi)的工作而已,她說,每個中國人在這場戰(zhàn)役中都充當著“英雄”的角色,這些光環(huán)應該屬于每一個人。而她現(xiàn)在覺得,讓一切回到從前就好!武漢的這一次經(jīng)歷,她將作為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激勵自己,讓以后的每一步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