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婧 實習記者 陳楚珺
學畫不收錢,但得打卡一百天。這是陜南畫院院長、安康學院藝術學院教授章長青收學生的規(guī)矩。要成為他的學生,要先過關:每天早上六點半,跑完步要在學習群里拍照打卡,再寫一小時書法,能堅持一百天才能繼續(xù)留下來學習,上課前還要先背一首詩詞。
第一次聽到這種教學方法,許多人不禁生出疑問,學習繪畫為什么要先練書法?跑步又跟學畫有什么關系?但,這就是章長青的固執(zhí),學畫就得先練字,先讀書,甚至鍛煉身體。
“他呀,門房見了都問,章教授,咋沒見你休假嘞?大年三十都撲在這畫案子上。”面對探班同事的“吐槽”,章長青只是笑笑,起身給這位老朋友斟了一杯茶。
“因為是免費的,所以來學畫的人太多了,讓大家每天跑步,練書法,那些一時腦熱的就自己放棄了。”檢查完學生在群里的打卡記錄,他向記者解釋。四十來個學生,最終只留下來十幾人。不過,他對這種“優(yōu)勝劣汰”很滿意。因為他相信留下來的人是虔誠的,他愿意把自己的時間托付給這些學生,帶領他們一起探索美,創(chuàng)造美。
美育貫穿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作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章長青同時兼任西安美術學院、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他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踐行著自己對美育的理解。他要求學生做到三分書法、三分畫畫、四分讀書,通過引導學生感悟傳統(tǒng)藝術和文學作品中富含的韻律及美感,提升學生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觀察表達能力和審美人格。他叮囑即將去倫敦藝術大學深造的學生胡逸格:“出國了還是要把筆墨紙硯帶上,先練書法。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都練出來了,再學畫畫就有門道了,在國外有時候焦慮,寫寫字也能調節(jié)心境。”
盡管因為近十年來都免費開辦研學班而被學生稱為“義工教授”,但他樂意做這份工作,他知道時間不辜負有信念的人。他經常對學生說:“搞藝術的必須要有宗教徒般的虔誠、勞模般的勤奮、詩人一樣的豐富情感、哲學家的思辨頭腦以及運動員的健康體魄。”
“貧者求富、富者求貴、貴者求雅、雅者求美。”作為人類的終極追求,美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美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中國的孩子一歲就開始拿‘毛筆’了,這個筆是什么呢?就是筷子,這就是他以后學書法繪畫的基礎。”在章長青眼中,美育貫穿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美的向往和浸淫達到了以后,他會主動處處找和諧,與天地和諧,與社會和諧,與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諧,把事情想通以后才能創(chuàng)造美。”對于美育,章長青把根本落到了“和諧”兩個字。
許多人常常認為,藝術專業(yè)的特長培養(yǎng)就是美育,和語文數學這些學科并無差別。但本質上,美育和訓練人某種單一技能的培訓教學不可同日而語,任何專業(yè)領域都無法定義美育。章長青認為,畫畫、寫字和讀書是相通的。以審美為途徑來舒展人的天性,引人進入超然的心境;以美為中介,促進學生方方面面的能力相協(xié)調,不斷完善人性自身的平衡發(fā)展。他堅信美育是提綱挈領的,而不是任何學科的分支。從中國春秋的禮、樂、書、數、射、御這君子六藝,再到古希臘的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七藝,美育從來不是中小學生的應試科目,而是貫穿每個人一生的終極課題。其本質是人生的美學趣味和教育審美境界的辯證統(tǒng)一。
循循善誘讓學生感受美的本色
“對于小孩子,引導興趣最重要,夸他就行,中學了就要開始注意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和技法了。循循善誘讓學生感受美的本色。”與“速成”“高效”的社會培訓相比,章長青重視“師徒”文化,他明白“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句話的重量。他對學生們幾十年如一日的“慢熱”教學富含著深厚的情感,正如他自身對藝術追求的生動表達,虔誠且真摯。
他曾為一位耄耋之年的書法愛好者解惑,“草書你看不懂,就把他想象成舞臺,生旦凈末丑都有才是一出好戲,你得有變化,有功夫,有筆法、墨法、字法、章法。”看似寥寥幾筆,但這些書畫背后的功夫,這些起承轉合中流淌過的時間,是有厚度的。浮皮潦草、偷奸;^稱不上是教育,更是對美的褻瀆。他的一位外省學生汪子文畢業(yè)后,留在漢濱區(qū)雙龍鎮(zhèn)文化站工作,協(xié)助雙龍小學組建了水墨畫社團,并一直擔任指導老師。如今,已三年有余,同樣是義務的。
為了帶學生考察寫生,章長青曾在十二天內爬了四座大山?吹焦爬系慕ㄖ凰⑸习灼帷⒐瓷洗u縫時,章長青痛斥“歷史滄桑的厚重痕跡全被抹去了,把真的古城變成了偽的古城!”夢見黃賓虹老先生送他一枝筆并指點筆墨要領,他激動地從夢中醒來,立即翻下床,敬香拜師。照夢里先生指點的筆法一一畫去,從此竟如神助,筆墨大進。有人推薦章長青入選“陜西好人”,但他婉言拒絕。他堅信,名利是淺薄無味的,做人教學,需行“厚”道。他真正渴望的東西,唯有向山水長青的畫卷求,向自然造化及自我性情的有機聯(lián)通求,向度化更多人的奉獻境界求。這是淵博厚重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會他的,也是他在藝術教育中最看重的。
國家素質教育推行以來,許多學校在藝術課程改革上都做出嘗試,但整體進程滯后、社會藝術教育功利化、生源產出轉化率低等問題,都反映出我們的美育實踐還要從根本上認識到培訓式藝術教育的危害,我們的美育理想要向中國傳統(tǒng)美學求厚度,要下真功夫。他一直這樣認為。“與國際上很多美育做得好的國家比,我們的差距還很大,落到基層后就做得太淺。”談及我國學生的美育,章長青頗為憂慮,“不僅是義務教育階段美育工作雷聲大雨點小,學校不重視,大學生就業(yè)也是問題,畢業(yè)就去賣房子搞銷售。不是說不可以,是太糟蹋了。”
藝術教育最后要落到品格上來
“你看這個菜花,顏色就不是金黃的,帶一點綠,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全部盛開。中國文化是含蓄文化;ㄩ_了就敗,月圓了就缺,所以要找到生命力最旺盛的點。”章長青這樣向學生講解自己的一幅早春寫生。
筆墨間滿是灑脫,畫卷氣象蒼潤,一如橫亙中華大地千年的秦巴漢水,他的畫,一眼就讓人動容。這些筆觸看似若不經意,其實是非常經意,以致普通人根本看不出這其中經意。“這個吊橋不直,這是從《石門頌》中來的,里面的豎有很多變化,房子要變形,要舊舊的,才有厚重感,才能在筆墨飛揚中看到他璀璨的精神。”正如章長青所說,沒有上萬次的練習,幾十年的求索,就不會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表達方式。只有浸淫各種藝術形式,才能在漫長的學習參悟中感知美,理解美,表達美,從而創(chuàng)造美。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學習不好就讓去學美術、學音樂、學舞蹈,走藝考這條路,但其實學藝術更是需要讀書的。”正如章長青所言,許多家長對美育還停留在功利性的表層理解,不僅盲目地給孩子們報種種藝術培訓班,還熱衷于各類比賽考級。而社會培訓機構也是看準“商機”,種種“套路”層出不窮。
記者曾長期關注少兒培訓市場。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截至目前我國有超過7000家機構瓜分500億兒童藝術培訓市場。供需兩旺的市場背后是孩子和家長對藝術追求的認可,但盲目攀比、追求速成考級等問題也反映了社會層面對美育塑造孩子審美人格的重要功能還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認知。從教育部《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的規(guī)定來看,當前社會培訓機構的野蠻生長看似是迎來了兒童藝術教育的春天,實則是站在了國家素質教育方針的對立面。
“現在很多培訓機構很不好。迅速吸引來生源了,就把人組織到一起和稀泥,把孩子帶偏。盈利目的太強了。”面對社會上兒童藝術培訓機構的層出疊見,章長青表示擔憂。他的行為,更是與社會培訓機構形成鮮明對比。2018年退休的章長青,經學校返聘又回到了陜南畫院,義務招收了第八期研學班,開始了新一輪的“義工”工作。
“秉傳統(tǒng),師造化,尚人文,修品格”是陜南畫院的院訓,從研習筆墨,到境界造化,再到崇尚人文,最后落到品格的度化。藝術教育最后是要落到品格上來,不能速成。這是章長青對美育理想的踐行,也是他從青絲到白發(fā)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