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婧 實習記者 李瑩
“試一試吧,反正不吃虧”
陳受選告訴記者,評獎的最后階段,去成都參加終選的有40位校長,其中不少都是自己這樣“木訥”的人。
但木訥并不意味著保守、封閉。實際上,走出農村、打破界限,他一直在嘗試。
2014年,陳受選還在五四小學擔任校長。這是一所村級完小,只有十多名教師,辦學條件有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了陜西純山基金會到嵐皋推廣閱讀的新聞。
“那會兒我們學校缺書,我就打電話聯系了。”
這一次主動帶來了一連串的良性反應。不到一個禮拜,純山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就來到學校進行接洽。“當時來了兩個大學生模樣的人,我們都半信半疑的,但是我想,既然人家都來了,就試試看。”陳受選說。
事情進展順利,暑假期間,基金會邀請陳受選帶學校老師去西安參加閱讀培訓。秋季開學,他們又送來了圖書。第二年,在基金會的幫助下,五四小學的老師陸續(xù)前往成都、南京、合肥等地參加培訓。2016年,純山基金會舉辦“十年慶典”,錄制的教育宣傳片全部取材于雙龍小學。
“我們學校的老師一到暑假,動不動就跑到外地去培訓,其他學?吹街,也跟我聯系,要求我介紹他們加入。”陳受選說,現如今,漢濱區(qū)的很多學校都與純山基金會建立了合作關系,從公益項目中獲得幫助。
陳受選自己也沒有想到,當年打了一通“試一試”的電話,會帶來如此大的影響。他說,就連申報“馬云鄉(xiāng)村校長計劃”,也是得益于純山基金會的推薦。
敢于邁出嘗試的第一步,或許是陳受選作為一個校長所具備的最重要的領導力。畢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打破“默認模式”。
試一試吧,反正也不吃虧,這是陳受選掛在嘴邊的話。伴隨著嘗試而來的,是他可以借助更多的資源解決問題。
2018年11月11日,雙龍小學學生的92幅兒童水墨畫在漢濱區(qū)文化館展出。這場“愛家鄉(xiāng)·繪茶旅雙龍”展覽中的作品出自雙龍小學的水墨畫社團,而這場展覽實際上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社團老師并非學校的教師,而是雙龍鎮(zhèn)文化站的志愿者汪子文,他畢業(yè)于安康學院藝術系。2017年秋季開學,陳受選找到汪子文,請他給學校的美術社團授課,教習國畫。“其實一開始就是試一試,也沒有想到后面要辦展覽、出畫冊。”陳受選說,“去年,汪老師建議辦一個展覽,就有了隨后而來的畫展。同時,鎮(zhèn)上幾位熱心教育事業(yè)的人士還籌錢為孩子們出了畫冊。今年,省美術館也主動聯系,邀請我們去西安展出。”
“帶著老師一起做夢”
單冬玉是雙龍鎮(zhèn)五四小學的校長,之前在雙龍小學擔任副校長的時候,她是陳受選的搭檔。在她眼中,陳校長是個實在人。
“陳校長剛到雙龍小學的時候,開始推廣閱讀,學生要寫大量的讀書卡,都要裝訂在一起。很多時候我問他在干嘛,他就說,我在裝書呢!”在單冬玉看來,這些事情,不是每個校長都愿意自己動手去做的。
陳受選并不否認這樣的評價,他不善言辭,所以凡事更愿意親力親為,但他也說自己喜歡做夢,喜歡帶著老師一起做夢。在農村學校當老師,容易迷茫,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陳受選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他相信,幫助老師實現價值是一個校長的職責。
“閱讀點亮人生”,這是刻在雙龍小學教學樓上的一句話。在陳受選看來,農村學生受地域和經濟影響,在閱讀方面跟城市學生有很大差距。推廣閱讀,是他到雙龍小學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最初,并不是所有老師都很積極,我也不急于給大家布置任務,不過每天進教室轉一圈,看到好的現象就拍照片發(fā)出來。”陳受選告訴記者,強推并不是好辦法,因為有的老師并不是不愿意做,而是不知道怎么做,而將好的經驗展示出來,老師們就主動加入了書香校園的建設。
50多歲的徐春蘭老師,參加成都的閱讀船長培訓歸來,便在自己帶的一年級開展國學啟蒙教育,帶孩子在課余時間背誦《弟子規(guī)》《三字經》,到了二年級開始背誦《晨讀對韻》。何象樸老師喜歡古詩詞,他的學生也都積累了大量的詩詞,他所帶的兩屆畢業(yè)班,光在漢濱教育網上,學生作品就發(fā)表了250多篇。
他也幫助老師圓夢。即將退休的老教師羅長生喜歡寫作,在網上寫了很多隨筆文章,陳受選一聲不吭地把那些文章全都存下來,排版,打印,裝訂成冊送給了羅老師。“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人幫我做這件事。”羅長生激動地說,“如果不是陳校長,我那些東西還在網上,現在我把這個冊子在家里擺著,還印了一些送給我的朋友們。”
陳受選告訴記者,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激勵更多老師讀書、寫作,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
從2016年開始,雙龍小學牽頭成立了雙龍鎮(zhèn)閱讀聯盟,通過讀書漂流、閱讀表彰等活動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學校每月都會以班為單位開展故事會競賽,并在學期末給獲獎班級的學生每人獎勵一本書,以此帶動更多學生自主閱讀。去年,學校建起了種類多、設施全的圖書閱覽室,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閱讀空間。從最初表彰“共讀共寫達人”“閱讀小明星”“書香班級”,到后來表彰“書香家庭”,閱讀活動已經在全鎮(zhèn)范圍內開花結果。
如今,扎根于農村大地,夢還在繼續(xù)做著。
“我們農村學校的老師,機會是很有限的,但是我會跟我們老師說,好好干,上好課,講好閱讀故事,我跟基金會聯系,送大家到外面去講課。這就是一個夢想,市區(qū)級有那么多優(yōu)秀教師,我們的老師在漢濱區(qū)都默默無聞,怎么可能去外省給別人上課呢?但是這學期,純山基金會承諾為我們培養(yǎng)老師,暑假期間,我們會選4個老師到廈門去講課。”陳受選說,“我經常會給老師說,將來能怎么樣,說著說著就信了,就去做了,最后就成真的了。”
“鄉(xiāng)村教育需要更多優(yōu)質資源”
今年3月初,雙龍小學科技室建設完成?萍际遗鋫30臺平板電腦、20副VR虛擬現實眼鏡、50副3D眼鏡以及樂高積木10箱,建設資金來自陳受選的獎金。
根據馬云公益基金會網站的介紹,基金會每年評選出20位優(yōu)秀的“鄉(xiāng)村教育家”代表,為他們每人提供總計50萬元的支持。其中有30萬元作為實踐基金用于所在學校。
科技室外,掛著馬云鄉(xiāng)村少年宮的牌子,這是獲獎帶來的最直觀的變化。
但陳受選也清醒地認識到,農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更優(yōu)秀的老師,更先進的理念,更重視教育的家庭,就這一點來說,不是一次獲獎就能改變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長時間的耕耘與實踐,優(yōu)秀的老師也需要制度層面的調配,更不用說家庭教育,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一次獲獎或者一次海外游學并不能徹底改變什么。我三十多歲了,之前一直這樣干工作,只不過現在有了更多機遇,讓事情更加順利而已。”他說。
陳受選是那種十分典型的鄉(xiāng)村教師,勤勤懇懇,腳踏實地。2000年全省普九驗收,整整一個學期,他沒有回過家,而是利用周末走村入戶,整理檔案。2008年,他的女兒剛剛出生,妻子因為肋骨腫瘤住院,他主動前往條件最艱苦的青二初小支教。山里的孩子朝出晚歸兩頭不見天,上學餓肚子。從2013年起,他勸說教師騰出宿舍供學生住宿,頂著安全管理壓力在全區(qū)率先實行營養(yǎng)餐食堂供餐模式。他包宿舍、包路段、包學生渡口管理。每天放學后堅持站完最后一班崗,在校門口護送學生過馬路,然后還要趕往他包片的渡口,檢查每位學生是否穿好救生衣,目送渡船消失在山的另一邊才匆匆回學校。
這樣腳踏實地的一個人,在獲獎之后最大的變化,就是看清了方向。在一次校長管理經驗分享的活動中,陳受選舉出了很多成功校長和成功學校的例子,這些校長起點都不高,這些學校也大都位于農村;蛟S在他的內心深處,自己也能帶領學校做得更好。
“獲獎讓我得到了認可,收獲了自信,反過來,這也啟發(fā)我,學生也是一定要有自信的,對老師也一樣,在他們上坡的時候推一把,讓他們看到希望。”在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陳受選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這兩年,我一直在想,我們農村學校應該做什么?我想一方面是要真正開展藝術教育,一方面要想辦法讓孩子快樂學習。” 在他看來,通過努力,讓農村孩子更加自信一點,讓他們不被地域和經濟所限制,就算在農村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綻放獨特的光彩。
“老師,我在太陽上,太陽光好刺眼!” 科技室里,陳受選向孩子們展示VR眼鏡的使用方法,并帶領學生探索銀河系。有學生伸出雙手,似乎親手觸摸到了宇宙中的星球。
從始至終,陳受選給人的感覺都是鈍鈍的,用他的話來說,“自己的確有些木訥”。
很難想象,這位不露“鋒芒”的鄉(xiāng)村教師,從1700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首屆“馬云鄉(xiāng)村校長計劃”的20位獲獎者之一。
2016年,陳受選從自己工作了14年的漢濱區(qū)雙龍鎮(zhèn)五四小學調任至雙龍小學擔任校長至今,也是在那一年,他開始申報“馬云鄉(xiāng)村校長計劃”,并于2017年參加了在杭州舉辦的頒獎典禮,獲得“鄉(xiāng)村教育家”的稱號。
那次獲獎仿佛是一束聚光燈,為陳受選本人和他所在的雙龍小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以及更多的機會。陳受選在馬云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多次外出培訓,包括2017年前往美國的游學。美國歸來,他用自己的獎金組織本校優(yōu)秀教師到西安交流學習。在雙龍小學,部分獎金也已經以VR教室、樂高社團的形式讓孩子們獲益。
在鄉(xiāng)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今天,陳受選的經歷讓我們不禁開始思考,在一所鄉(xiāng)村學校當校長,到底能走多遠?獲獎當然是解答這個問題的關鍵一環(huán),可它既不是起點,更不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