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婧 通訊員 劉定龍
“咱們先不要說話,仔細聽。”站在漢陰縣棟梁村五組的一處高位水池旁,龍源供水公司負責人趙波山賣了個關子。
我們都安靜下來,只聽見“噗”的一聲。隔了幾秒,又是“噗”的一聲。
“這是太陽能消毒設備在工作,利用太陽能發(fā)電,帶動里面的設備,為周邊幾戶人家的生活用水消毒。”他指了指水池頂部那間“小房子”,然后走了兩步,揭開地面的一個蓋子,介紹說,“這也是設備的一部分,有流量計、信號線,把出水流量反饋給主機,精準投加消毒劑,在夜間11點到凌晨5點用水量較小的時間段,機器自動停止工作。”
在漢陰較為偏遠的地區(qū),一共有145個這樣的太陽能全自動電解食鹽消毒設備,與各鎮(zhèn)水廠管理員的手機相連。管理員每兩周加一次鹽,每周進行一次水樣檢測。
該縣水利局總工程師王敏告訴記者:“我們這里是山區(qū),一些群眾居住分散,要徹底實現(xiàn)集中供水是很困難的,這些群眾吃水主要依靠小型的高位水池,為了保證他們的用水安全,我們從去年年初開始謀劃,為這些水池加裝了智能消毒設備。”
2018年,水利部來漢陰調研,對這一做法的評價是:農村小型飲水安全是一個普遍難題,漢陰的做法在全國都走在前列。
在漢陰城鄉(xiāng),打通群眾用水的“最后一公里”不僅意味著家家戶戶通水,更意味著從源頭到龍頭的安全。安全飲水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脫貧攻堅戰(zhàn)中的重要一役。近年來,該縣在農村供水管理上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步,從2012年開始的市場化到現(xiàn)在的智慧化,從建立機制到精細服務,迭代更新的好幾個“版本”顯現(xiàn)出越發(fā)強大的“性能”。
“后進”水廠的“翻身仗”
說起去年夏天吃水的窘境,漢陰縣城關鎮(zhèn)月河村村委會副主任朱朝保還記憶猶新。“我家就住在村上,衛(wèi)生間放了兩個大桶,每天瞅著時間,先把桶裝滿,這水就要用一天。上廁所也只能用水瓢舀水沖,水箱里不上水,沒辦法。”
月河村村民的生活用水來自月河水廠。2015年水廠建成后,一直從海拔較低的一口集水井抽水,處理之后再供給村民。去年5月份,用水高峰期碰上了水源不足,只能分時段供水。水量不穩(wěn)定又導致消毒設備無法全力運轉,水質也受到影響。
“那段時間,天天都有村民來反映情況,還有的拿礦泉水瓶裝了水來質問我們,‘你看看我們喝的是什么水’。”朱朝保說。
問題交到了趙波山手上。作為月河水廠的管護方,龍源供水公司決定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要供就供安全的水。” 趙波山告訴記者,其實也有別的水源,但是水質并不盡如人意,因此,從去年七月開始,在漢陰縣水利局、城關鎮(zhèn)政府、水源地所在的五一村、用水地月河村的多方協(xié)調下,連夜搶工,來自鳳凰山的優(yōu)質山泉水,流進了月河水廠。
“從去年10月開始,再沒有接到過投訴。”趙波山說,“我的產品,我有底。”
他的底氣不僅來源于優(yōu)質的水源,還來自水廠的新設備。2018年,漢陰縣水利局給各集鎮(zhèn)水廠都配備了智能消毒設備,根據用水量自動添加消毒劑。“這個步驟主要是殺菌,設備跟我們的手機連在一起,可以隨時監(jiān)控。”趙波山說,“新設備使用工業(yè)鹽,代替了鹽酸和次氯酸鈉,便宜又安全。”在水質檢測室,一臺自動檢測余氯的設備掛在墻上,據趙波山介紹,以前余氯檢測都靠人工,現(xiàn)在每十五分鐘自動檢測一次,很精確,很放心。
優(yōu)質的水源、智能的設備、嚴格的管理,讓月河水廠這個昔日的“老大難”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群眾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用趙波山的話說,“月河老百姓現(xiàn)在吃的是最好的水”。
小康路上,“一戶都不能少”
對月河村來說,水廠的蛻變,還有著更大的意義。
2018年,月河村正式退出貧困村,安全飲水是脫貧摘帽的“硬杠子”之一,朱朝保告訴記者:“今年順利脫貧,‘水’努了大力了。”
不僅僅是月河村,地處秦巴腹地的漢陰縣,多淺山丘陵,普遍面臨著全域季節(jié)性和工程性缺水問題。截至2017年年底,全縣還有1.2萬貧困人口存在飲水不安全和飲水困難問題。
以雙河口鎮(zhèn)石家溝村為例。2012年,石家溝村就已通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基本解決了全村群眾的用水問題,但對一些居住偏遠分散的農戶來說,當時還沒能用上干凈、方便的自來水。
脫貧攻堅戰(zhàn)啟動后,該縣水利部門將該村列入項目計劃,優(yōu)先實施,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處,建成泵站房3座,鋪設各類管道10.53公里,通過高位抽水方式徹底解決了剩余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龍頭一擰水嘩嘩……水清亮清亮的,喝著就是讓人踏實、放心!”回想起去年自來水通到鍋頭的場景,該村59歲的貧困戶丁林兵至今仍感到欣喜。
為了讓農村群眾在安全用水上實現(xiàn)受益均等化,該縣水利部門想了不少辦法,通過新建單戶或聯(lián)戶工程、延伸已建成水廠管網、設置集中供水點等方式,加快暢通村鎮(zhèn)供水“最后一公里”。
澗池鎮(zhèn)的仁河村、沙壩村均位于月河南岸,清澈的龍寨山泉從兩村間穿過。上游的仁河村占盡地利用水方便,下游的沙壩村一遇干旱吃水就成問題。2014年,投資110.8萬元的仁沙聯(lián)村水廠建成,日供水規(guī)模達到300立方米,不但解決了兩村3200余人的飲水問題,還通過輻射延伸供水管網,讓下游的中營安置小區(qū)居民也吃上了自來水。
漢陰縣“兩川 ”之一的月河川道,居住著全縣大半的人口。在供水項目規(guī)劃設計時,該縣水利部門打破行政區(qū)域界限,堅持“宜大不小、能聯(lián)不單”的原則,穩(wěn)步推進“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 ”建設。預計到2020年,原有的觀音河水庫、即將蓄水的洞河水庫、即將開工建設的仙雞河水庫,作為月河川道的主水源,把縣域東、西兩端和縣城區(qū)管網互聯(lián)互通,全縣將提前實現(xiàn)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
如今,漢陰7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即將實現(xiàn)自來水全覆蓋,近7萬農村群眾將徹底告別挑水吃的歷史。群眾居住比較集中的村鎮(zhèn)有供水公司保障水質,偏遠地區(qū)分散居住的群眾有太陽能全自動電解食鹽消毒設備保證安全。小康路上,飲水安全 ,一戶都不會落下。
打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升級版
1月25日,在全國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推進會上,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在講話中指出:陜西省漢陰縣通過量化賦權、確權登記明確農村供水工程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引入民營企業(yè)參與經營農村水廠,服務全縣52%的農村常住人口,政府建立企業(yè)承包考核獎懲制度和經營退出機制,加強監(jiān)管,實現(xiàn)了供水水質達標、群眾滿意度提高和供水單位良性運營。
這是該縣農村供水工作繼2017年后又一次獲得國家水利部點贊。
2012年,漢陰縣在澗池鎮(zhèn)水廠先行試水,引入民營供水公司,讓供水工程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此基礎上,10個鎮(zhèn)都相繼成立了民營的供水公司,經營管理具備條件的9個鎮(zhèn)級水廠和72個村級水廠,覆蓋了轄區(qū)57.5%的行政村和過半數(shù)的常住人口。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加大獎補力度,支持公司接管轄區(qū)所有的村鎮(zhèn)供水工程,確保廣大農戶長久吃上安全水,讓貧困群眾早日致富奔小康更有底氣!”該縣水利局局長王良斌信心十足。
改革越深入,政府越有大作為。村鎮(zhèn)供水工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促進政府從“管理經營者”轉變?yōu)?ldquo;監(jiān)督服務者”,智慧水務建設促進了經營服務向精細化管理延伸。該縣打造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升級版,反應出了政府之作為、民心之所向。2018年3月,在漢陰縣水利體制改革座談會上,縣長劉飛霞總結道:漢陰縣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聯(lián)動、鎮(zhèn)村監(jiān)管、企業(yè)參與”的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格局,賦權釋能,激活社會力量參與飲水工程管理,提高了服務質量,實現(xiàn)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的完美統(tǒng)一,為建設幸福漢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以來,漢陰推行智慧水務建設,打造“智慧監(jiān)控、智慧制水、智慧繳費”三個平臺,為村鎮(zhèn)供水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盧松是雙河口鎮(zhèn)三柳村的貧困戶,2017年,縣上為他落實了村級水管員的公益崗位。如今,村里的供水工程要是出現(xiàn)異常情況,水廠預警喇叭自動響起的同時,他的手機也會被持續(xù)呼叫。這個時候,盧松只需打開手機APP,就可看到水廠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并在第一時間內快速做出應對和處置。
同時,重要水源地和標準化水廠均安裝攝像頭,與全縣河湖管理平臺和各鎮(zhèn)供水運維平臺實現(xiàn)信息共享,從源頭上把好農村供水“安全關”。分散的太陽能全自動電解食鹽消毒設備、各水廠智能次氯酸鈉消毒設備均與管理員手機遠程連接監(jiān)控,有效提高了水質安全保障信息化水平。
該縣還率先在全省開通了智慧繳費平臺,通過實施智能化水表改造,用戶通過“漢陰掌上水務”APP,就可實時查詢用水情況、完成繳費續(xù)費、在線報修報裝等,用水更加透明,繳費更加方便。
該縣水利局總工程師王敏說:“在農村飲水安全物聯(lián)網遠程運維中心,各集中供水點的水量、水質等數(shù)據,都會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村鎮(zhèn)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將大幅度提升,農村群眾的用水體驗也會更加舒適。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啟動實施,漢陰縣農村飲水安全服務中心已經在月河水廠建成,全縣正在加緊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